图案原理

作者:ysx编辑: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1点击次数:

课程性类别与作用、主要特色

《图案原理》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一门核心的专业基础课,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同时,在为现代设计基础的教学训练中,《图案原理》课程不仅是一门有助于建立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的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提高审美、设计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它强调创意思维和创新表现相融合,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图案创意训练与形式美训练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从模仿的状态中走出来,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宽泛、更科学的图案创意与设计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创意思维、形式语言以及表现手法三方面的训练培养,以创意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掌握图案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和运用视觉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后继专业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

主要特色: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将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用现代的构成方式和审美趣味进行再创造设计的能力。树立综合性、开拓性的创作思路。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想,用手去做,以激发感受能力和创造潜能。

1、 系统性: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程,要为后续设计课程打好专业基础。因此在课程中首先全面的向学生讲解图案在哪些不同的设计专业中是如何运用的,根据不同的设计工艺对图案又有何特殊要求,以此打开学生对课程的横向视野。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讲解在设计专业课中图案是如何运用的,开拓学生的纵向视野。

2、前沿性:在国际设计中设计总思路强调民族性、独特性。课程中对传统图案的学习及

再创造,锻炼学生从多元文化中提取素材进行创造。

3、积累完备性:教学与社会实践项目并重,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和科研并重,完成大量的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借助相关科研完善教学资料、理论积累。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在教学思路上:根据21世纪设计特征的需求,对课程的知识结构作了调整,强调使设计基础知识能够更好地与今后的专业设计有效地衔接,并提出了较高的学术研究与探索的要求从对装饰原理性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形、色、质,体积、空间、材料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以及强调对工具的掌握。从而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与多元的思维方式。

2、在课题设计上:采用课题式教学方式。在课程内容上,设计了将形态造型的原理、规则、方法等知识要素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课题,这是课程能否收到更大成效的关键。好的课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多层次性、表现形式和手段多样化的培养。

3、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在理性地研究逻辑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独立思考能力与学生个性的培养,使课程更符合今天的时代精神。对知识点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具有连贯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符合国际潮流的设计教学体系,学科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清晰,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由于图案课程在设计教学中设置的时间较长,在国内的同类课程中大量还停留在传统的纹样学习中,与后续设计课程连贯性较弱。因此在本课程中注意对当代艺术和优秀设计案例的分析,作业与专业设计紧密结合。做到丰富性与系统性的结合,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发散性与分析性的结合,与同类课程相比处于前列。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为解决在图案装饰中的形态、色彩、材质的塑造与构成能力。而贯穿其中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那种对方法、规律的学习、动手能力,以及能够将基础学

以致用的能力培养,更为重中之重。

我们目前采取的解决办法:在课题学习中,结合大量的动手实践型课题,使学生在完成

课题的过程中,迅速地熟悉不同的材料、工具,培养基本技能,拓宽二维、三维形态的艺术

表现能力。装饰的练习能使学生渐渐掌握如何通过创意、采集、变形、着色等手段准确传达

主题的方法。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图案原理虽然只是专业基础课程,但学习基础的根本目的是“为设计服务”,因此,“实

践”教学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任何一门艺术设计课程来说,都存在两类不同的知识内容,即概念原理性知识和实践

过程性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是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

希望解决的问题。

首先,课程及课题设计强调时代性,认为设计基础教育必须应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

课题实践让学生自觉地对这个时代的设计元素、设计工具、设计方法进行了解与掌握。以适

应现代设计的种种需求。

其次,十分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能力不仅仅指理论上或简单的造型技术

上的学习。更多的是实际动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即从构想到计划实现的能力培养。

这一理念也贯穿于课程中。因此,在课题的设计中以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设计基础

原理、掌握造型的形式法则。学生从确定方向、制定计划,寻找材料,制作加工到课题完成

这样一个完整的程序里学会二维、三维形态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使感悟到的理论知识转变

为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以全班集体讨论的方式逐步展开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相同,更要积极利用同学间的相互

促进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尽量鼓励学生做不同角度的尝试,使每个参与者都能直接或间

接地接触更广的设计领域,以拓展思路。

考核内容与方法:

以学生各单元完成作业情况作为考核主要依据. 由于课程由不同的课题组成,所以每个

课题都有相应的打分记录。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中完成教学大纲的情况及各

教师自定课题的合理性、有效性。

两年来,教研室根据每一次该课程的实践成果以及师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地对课

程结构、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与完善。尤其是本系现行采用的集体备课、集体研讨、集体评分

的教学形式,为从整体上确保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沟通、建立研究与探讨新

型的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与平台基础。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教学中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活动心理学理论等现代理论和现代手段作为依据;选择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口述叙述、讲解、谈话、演讲等使学生领会和识记、图解、演示、幻灯、影像媒体等直观法,使学生直接感知;相关课题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得到能力训练和理论提高。激励和反馈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除此外,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判断也是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进一步应用开放式互动式教学体系,开放学生、开放教师、开放课堂,充分利用武汉地区文化资源,使学与识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师生相结合、能力与市场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及艺术设计的创造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和专长,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兼用,实际上教学方法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而实施的方法。因此,方法是灵活的、多变的,而目标一旦定位是不能变的,因为不可能为了某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去降低教学质量和水平,就教学而言,它的生命线是质量、方法是为保障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方法是动态的而质量是必须确保和提高的。所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经验会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

1、启发式教学方法。此方法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开启思维的钥匙,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实践证明,启发式相对于填充性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有重大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不是死记硬背,特别是艺术类专业教学,启发式教学无疑具有特殊的作用。

2、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某种图案作品去剖析它的形式美感,构成形式,它的文化内涵,这样的教学是一种典型、有代表性、针对性的教学,往往一种图案作品背后,是作品深刻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社会民俗、不同民族文化的体现,包含着超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博大精深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集中反映了作品的艺术性、文化性。

3、直观性、形象化得教学方法。它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对作品和艺术、文化的知识一目了然,否则,在某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了解某种装饰图案的艺术风格、流派,学生必须对作品有直观、形象的印象,才能深刻地记住,多看,就会形成一种概念,就会更深入地去研究。

4、理论联系实际。用图案理论与创作设计结合,解决设计中的难题,这样就会有针对性、灵活性,而理论不能概念化,形成一种模式,再好的理论一旦公式化,就会走向反面。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实践课题的要求与任务,使学生掌握课题开发的思路与方法,画出课题设计草图,在老师的一对一的指导沟通下完善课题的最终设计工作。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投影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学院配备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本系还配有便携式投影仪便于在普通教室上课的老师的使用需要,并建立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中心,校园网已经建成,其触角正迅速蔓延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其中艺术系的高配置的基本机房足以满足课程的教学需要。

2、大力开展教学课件开发与应用,为直观性、形象化教学创造条件

教师积极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完成了电子教案,根据教学大纲的的要求,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结合丰富生动的图片资料进行讲解,通过直观的影视演示效果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设计信息。

网络教学软件资源和硬件环境

1、利用网络工具,启用多种形式双向交流平台

利用网络博客,公共信箱,向学生发布教学相关信息与资源,借助QQ、MSN等网上聊天工具组建若干专业群,并加入学生自建的群,在上课之余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与学生讨论学习上的疑难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受学生欢迎。

2、建立资料信息库

把名家作品、教师作品及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著名设计网站定期更新,上传相关信息资源如专家讲座、展览信息、社会实践供求信息、课程动态最新信息等等,帮助学生了解与熟悉设计。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