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影像:光的实验场”群展湖北美术馆

作者:ysx编辑: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1点击次数:

艺术家马良、蒋志和翁奋,他们都是由一种观念,一种通过镜头转化为可视对象的观念,是一种可长久凝视甚至盯视的抽象观念。马良的作品首先就是操纵感,这是和大多数中国摄影者把摄影作为一种记录方式的观念背道而驰的。他对在暗处捕捉瞬间丝毫不感兴趣。他认为这样充满距离感的捕捉是无法展现我们的生活的真实的美的。他对被拍摄对象有强烈的操纵欲望,进入到为照片设计的规定氛围里。

翁奋的艺术工作实践围绕“观看”与现实世界和人的关系的诸多问题展开的研究与思考,及发现艺术新的可能性的维度来展开。

马良、蒋志、翁奋:“凝固式”的观念摄影

翁奋作品《看鄂尔多斯》

曾翰作品是一种生存的切片,同样是对某个瞬间的捕捉,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对生物生命的描述与探究。其中所透露的则是冷峻,于是冷峻成为一种态度,甚至成为凝固一种态度的实在。

曾翰 《向生而死》 2015年

而年轻艺术家周罡却拒绝修复记忆的工作,对他来说,镜头就是一切,对象存活在镜头中,也说意味着存活在人们的观看中。这显然与记忆无关。

蔡凯的光装置具有象征性,既象征着他对光的体验,也象征着“光的实验场”本身。他利用多种媒介形态来阐述自身所关注的话题,对日常经验进行提炼与强调。

蔡凯录像作品《怪物电影》

蒋志作为中国实验艺术家,一直以来对得起“实验”二字。独特的火焰摄影和光影令人难忘。让观众反思摄影的本质——视觉及时间。

蒋志作品《撕裂有时》

黎朗以最平实方式记录父亲,用11件普通黑白照片作品代表了11个片段,展现了自己父亲的一生。这些切片不再只是二维视觉的呈现,而是加入了时间,加入了生理神经触感,加入了心理情感的感知系统,描绘人类衰老和死亡的身体他说,以我的时间的消耗来构筑父亲生活过的时间的呈现。

黎朗作品《父亲 1927.12.03-2010.08.27》之1941年9月18日的纪念照片

在《有形之光》系列作品中,王宁德更进一步,将原始图像的结构和表现形式解构,之后又给观众重建一个抽象的摄影幻像。

苏文赖以创作的素材全是真实的,是海量般的、因而与垃圾不相上下的日常世界的生活图像。苏文的价值在于,他点石成金,用这些真实的素材,创作出一个虚拟的现象世界,然后,又通过人们的观看,让虚拟的现象世界变成实在的观念世界。冯原相反,他通过篡图,真实地伪造了一段历史,一段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历史。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苏文 《请您拍手》 动画 134303 张照片 2015

张培力被称为中国录相艺术之父,他的拍摄手法是直截了当的。当他把过去那些老电影的片断镜头重新编辑之后,他其实是在打碎一种曾经不可质疑因而多少有点神圣化的整体记忆。创造出了一个大容量的、综合性的、强有力的艺术体系。

杨福东可以视之为现象学的呈现,因为他是在试图用镜头,去制造客观的情愫。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