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追溯红色记忆 筑牢党员信仰——寒假社会实践风采展示(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行动上的先进性,铸牢党员信仰之基,进一步增强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决心。艺术与设计学院第二、三党支部学生党员们深入红色基地,追寻红色精神。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和他们参观那庄严而又肃穆的红色基地,共感革命先辈的英雄本色!
党员王雨婕
上周我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红巷13号的武汉革命博物馆,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参观。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武汉革命博物馆由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组成,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底蕴。走进博物馆,迎面而来的便是庄严肃穆的历史建筑,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里的英勇故事。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和生动的场景复原,再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参观过程中,最令我震撼的是革命先烈们坚韧不拔、勇于牺牲的精神。从武昌起义到土地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这次参观也让我对党的历史和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到和平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拓创新,党的光辉历程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参观结束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铭记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革命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更是一座传承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它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前行。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受到深刻的感染和启迪,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党员杨仕伟
前段时间我参观了青岛的地标性建筑——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五四广场上的五月的风,在对其深入了解之后,我深刻体会得到了伟大先辈们的深厚的力量。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和山东权益的要求,而是将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1922年12月10日,日本正式把青岛交还中国。为纪念五四运动,青岛建设了五四广场及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
该雕塑采用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洗练手法、简洁线条和厚重质感,表现出腾空而起的“劲风”形象,给人以“力”的震撼。辅以火红色的外层喷涂,色彩鲜艳夺目,不仅与周围的碧海蓝天、绿树草坪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五四运动的激情与热血。同时,五月的风充分展示了青岛的历史足迹,深涵着催人向上的浓厚意蕴,象征着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在深入了解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参观让我在感叹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同时,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当代学生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继承革命先烈的顽强意志,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断传承“五月的风”青春、活力与奋进的精神,不断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党员张梦娜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彭刘杨路258号,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不仅建筑宏伟,而且内容丰富,是了解辛亥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当我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起,就被这里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所感染。
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以及精心复原的历史场景,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我看到了革命党人为了推翻封建帝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看到了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些历史文物和照片,不仅记录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更传递了他们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被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所吸引。这座铜像栩栩如生,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注视着当今中国的发展。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仿佛在告诉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座铜像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全体革命先辈的敬仰和纪念。
此外,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我观看了关于辛亥革命的电影和纪录片,聆听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这些多媒体展示不仅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参观结束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辛亥革命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奋斗、勇于斗争,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开创未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勤于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醒和反思,不断汲取历史教训和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总之,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历史之旅和心灵洗礼。它不仅让我深刻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我将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王奡
在这个的寒假,我怀着一颗敬仰与缅怀之心,走进了郑州烈士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寄托着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哀思。在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起,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年代。
纪念馆的外观设计庄重而肃穆,灰色的墙体和庄重的雕塑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内心充满了敬畏。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们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英雄故事。
在纪念馆的展厅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它们见证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这些文物和照片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先烈们英勇事迹的生动再现。其中,有一张老照片深深触动了我,那是一群年轻的战士们,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与不屈。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呐喊,感受到他们为了理想和信仰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留意到了那些关于郑州地区革命历史的介绍。在这里,我了解到郑州作为中原腹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纪念馆的一个角落里,我还看到了一面英雄墙,上面刻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姓名和英雄事迹。我默默地站在墙前,心中默念着这些英雄的名字,感受着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伟大牺牲。那一刻,我仿佛与他们产生了某种心灵上的共鸣,感受到了他们那种为了信仰和理想而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参观结束后,我走出纪念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着那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重任。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革命精神是永恒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相反,它会像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要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纪念馆,了解历史、缅怀先烈,共同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党员向媛媛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彭刘杨路258号,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不仅建筑宏伟,而且内容丰富,是了解辛亥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当我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起,就被这里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所感染。
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以及精心复原的历史场景,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我看到了革命党人为了推翻封建帝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看到了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些历史文物和照片,不仅记录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更传递了他们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被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所吸引。这座铜像栩栩如生,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注视着当今中国的发展。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仿佛在告诉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座铜像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全体革命先辈的敬仰和纪念。
此外,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我观看了关于辛亥革命的电影和纪录片,聆听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这些多媒体展示不仅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参观结束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辛亥革命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奋斗、勇于斗争,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开创未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勤于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醒和反思,不断汲取历史教训和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总之,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历史之旅和心灵洗礼。它不仅让我深刻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我将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张锦润
为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与使命,我于2025年年初走进山西省运城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调研考察之旅。通过采访家乡人杰,探寻历史遗迹,此次活动让我对这片土地的过往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在博物馆的党建交流区,我见到了张爷爷。他虽已白发苍苍,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但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热忱。交流伊始,张爷爷便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城水利设施建设的艰难岁月。那时,运城地区时常面临干旱缺水的困境,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与百姓生活。张爷爷和一众党员同志主动请缨,投身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没有现代化的挖掘设备,他们就靠肩挑背扛,一寸一寸地挖掘沟渠;没有精准的测量仪器,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不懈的摸索,规划着每一段线路。在修建大禹渡灌区时,遇到了地质复杂、资金短缺等难题,施工一度陷入僵局。但张爷爷和党员们没有放弃,他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筹集物资;日夜坚守在工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水利工程终于竣工,清澈的水流淌进干涸的农田,滋润了这片土地,也改变了家乡的面貌。张爷爷感慨地说:“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只要能看到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吃再多苦都值。” 从张爷爷的讲述中,我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党员身上那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融入血脉的信仰。
踏入博物馆的革命历史展厅,运城地区的革命风云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1927 年,中共运城支部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就此点燃。早期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秘密开展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工人罢工、农民抗租,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而不懈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运城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遭受了日寇的残酷侵略。然而,运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建了抗日游击队,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稷王山抗日根据地就是运城人民英勇抗争的见证。根据地的军民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在崇山峻岭间与日寇周旋,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为保卫家乡、保卫祖国做出了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运城人民踊跃支前,送粮送物,为解放全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历史事件,让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艰辛与牺牲的奋斗史,每一个胜利都来之不易。
回顾运城的发展历程,从曾经的贫困落后到如今的繁荣昌盛,党始终是引领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党的领导下,运城大力发展工业,建立起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让百姓看病不再难。如今的运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此次运城博物馆之行,让我深受触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站在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基石上,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张爷爷这样的老党员为榜样,时刻牢记党的嘱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为家乡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坚信,只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勇担时代重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党员司文凤
踏入江汉关博物馆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又似乎被拉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这座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陈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江汉关大楼庄重而典雅,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元素,钟楼高耸入云,仿佛在俯瞰着这座城市的变迁。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历史资料和文物,它们按照时间脉络有序地陈列着,将武汉近代以来的沧桑巨变一一展现在眼前。从开埠通商到洋务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江汉关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波澜壮阔。
在众多展品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记录着海关数据的账本和文件。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它们见证了武汉作为长江流域重要商埠的繁荣,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困境。从这些账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外国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也能看到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经济自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除了这些历史资料,馆内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等方式,生动地再现了江汉关的历史风貌。在一个复原的海关办公场景中,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海关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而努力。在另一个展厅里,一段关于武汉长江航运的纪录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与长江的紧密联系,以及长江航运在武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观完江汉关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对武汉近代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对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一次致敬。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如今,江汉关已不再是当年的海关办公场所,但它依然屹立在长江之畔,成为了武汉的地标性建筑和历史文化名片。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要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党员蔡梦婷
罗盛教纪念馆,这座承载着英雄故事的殿堂,每一处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罗盛教那短暂却无比壮丽的人生。
一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便是罗盛教那坚毅而又充满朝气的雕像。他目光坚定,似乎正凝视着远方,仿佛随时准备为了正义和他人挺身而出。在馆内,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陈列的遗物以及生动的文字介绍,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罗盛教在冰天雪地中,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入刺骨的冰窟,三次奋力营救落水朝鲜少年的英勇场景。那一刻,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 救人,全然忘却了自己面临的危险。
罗盛教的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远离家乡,投身抗美援朝战场,本就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但他并未仅仅将目光局限于战争,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以一颗炽热的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国际主义精神,跨越了国界与民族的界限,让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在血与火中得到了升华。这种精神,在当今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在面对他人的困难时,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罗盛教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无需像罗盛教那样直面生死考验,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学习中努力进取,还是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又或是在生活里关心他人,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能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罗盛教纪念馆,不仅是对英雄的缅怀,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和弘扬他的伟大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继续追溯红色记忆,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筑牢党员信仰,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新的伟大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下期再见!
审核:路琛 李琨